(圖為亞太集團董事長黃來興)
“再過3天,我就70歲了。”在此次采訪的最后,黃來興對記者說。
幾十年如一日,作為亞太股份的創始人,現任亞太機電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的黃來興仍然堅持每天到崗,與員工分享他對企業發展的看法,對汽車產業變化的理解和預測。對于亞太股份為何進軍自動駕駛領域,黃來興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中國汽車報》:零部件企業如何把握智能駕駛發展的機遇?
黃來興:首先,我認為,應用智能駕駛技術乃至實現真正的自動駕駛,仍然需要很長時間。這不僅要在技術上進一步突破,還需要整個社會資源的融合。
企業研發智能駕駛技術、高級輔助駕駛技術,需要找到與企業相契合的產品結合點。自動駕駛實現的基礎之一是擁有智能化的制動系統、轉向系統,實現對車輛的安全、穩定控制。進軍自動駕駛領域,對以制動系統為核心產品的亞太股份來說是技術積累、產業升級的機會。正是因為我們在底盤電子技術方面有了足夠的積累,才提出開展智能駕駛技術的研究。
現在,自動駕駛很火熱,但我們不能把它當做一個概念,而是作為可用、可推廣的技術,踏踏實實地研發。目前,國內自動駕駛產業的發展情形類似于20年前國內ABS產業發展初期,當時數以百家的零部件企業、科研機構、院校參與研發,而最終實現產業化的寥寥無幾。未來,自動駕駛技術將僅是少數企業的舞臺。
《中國汽車報》:如何看待傳統零部件與新興科技公司的合作?
黃來興:傳統零部件企業與IT企業、科技公司、互聯網公司的合資合作是一個趨勢。
新興科技電子企業的技術需要落地,需要整車廠或零部件廠的產品設計、生產、銷售的能力。同樣,整車廠或零部件廠也需要更多汽車電子研發力量,尤其是底盤電子研發技術的提升。所以,兩者的整合是互補的關系,是1+1>2的合作模式,是軟件、硬件的結合。亞太股份與深圳前向啟創公司的合作,可以加快亞太股份智能駕駛系統的研發速度,縮短新產品的上市時間。
《中國汽車報》:如何理解智能化時代汽車零部件企業并購整合以及整零合作關系的變化?
黃來興:變化在哪里?主要是零部件集成度越來越高、生產裝配線越來越智能。我們提出要向整車廠提供更加完整的制動系統總成,強化作為一級零部件供應商的產品供應能力,這與一些整車廠的想法不謀而合。
今后,整車企業的生產裝配線將會越來越短,將是大總成的裝配。整車企業的設計研究院人數會逐漸減少,部分研發力量會向一級零部件供應商轉移,一級零部件供應商生產能力進一步提升,可同時供應多家整車廠的零部件總成產量大大提高,生產成本會持續下降,而整零合作一定會更加緊密。
《中國汽車報》:你認為我國汽車產業面臨的最緊迫問題是什么?
黃來興:中國汽車產業面臨兩大問題。一是新能源汽車在沒有國家補助的情況下,如何降低成本、實現盈利,如何挑戰電池能量密度增加、材料輕量化帶來的挑戰。這是待解決的問題,卻也是傳統汽車的危機所在,一旦相關關鍵技術得到解決,給傳統汽車產業帶來的變化將是顛覆性的。二是外資零部件企業進入中國的步伐加快,高附加值零部件產量提高,對國內零部件企業的發展形成壓迫,國內零部件企業急需突圍。
中國汽車報記者 劉宏龍